2019年8月16日
分享
第33期 半生坚守 再续闽南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 位于泉州西湖公园内的刺桐阁,蒋钦全是主要设计承建者。东南网记者 陈培源摄
  • 西街旧馆驿,一栋修缮后的建筑与隔壁尚未修缮的古厝形成鲜明对比。东南网记者 陈培源 摄
  • 蒋钦全在黎明职业大学的大师工作室里为建筑专业的学生讲解闽南花砖的雕刻技艺。东南网记者 陈培源 摄
  • 花格窗。闽南古建筑配件之一,用在古民居侧面的山墙或阳台围护上。东南网记者 陈培源 摄
  • 印花砖。闽南古建筑配件之一,用在古民居正面的镜面墙上。东南网记者 陈培源 摄

五层重檐楼阁式石木结构,主体建筑逐层内收,顶层设计由四边形向八角形转化……位于泉州市西湖公园的刺桐阁,建筑风格独特,是闽南红砖楼阁建筑的代表作,也成为西湖公园的标志性建筑。这座建筑的主要设计承建者是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蒋钦全,钟情于闽南民居营造技艺的他设计建造出一系列有鲜明特色的建筑作品,“这项技艺的掌握需要糅合十几种门类的知识,培养一个传承人往往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传承之路漫长而孤单,但蒋钦全依旧积极寻求发扬和传承这项技艺的有效方式,“希望未来有申博现金网年轻的力量加入进来。”

位于泉州西湖公园内的刺桐阁,蒋钦全是主要设计承建者。东南网记者 陈培源 摄

特点鲜明 精髓发扬至全国各地

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是发源于泉州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技艺。蒋钦全在自己历时9年编撰的《闽南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一书中介绍道,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具有中华传统民族建筑营造技艺体系共有的特点,如建筑规制等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多为纯木结构,有严格的尺法制度、重视雕饰等,但这项技艺自身特点也十分鲜明。“闽南传统建筑独具双曲坡屋顶、燕脊高翘等特征,由此衍生出造型工艺上‘升山’‘举折’‘暗厝’等独特技法。红砖系列生土建筑材料的应用,成就了屋面铺筑、墙面贴饰、地面铺装的专业工艺,‘无木不雕,无石不刻’的建造要求也形成了独特的雕工雕技、雕法雕谱。此外,具有地域特色的‘穿斗网状(朵状)式结构’,形态美观,受力分布均衡,结构稳固,具有‘墙倒屋不倒’的效果。”在蒋钦全看来,这些特点根基牢固,兼容并蓄,值得广为发扬传播。

坚柴。闽南古建筑配件之一,用在檐柱上方挑栱位置。东南网记者 陈培源 摄

抱着这一想法,蒋钦全先后将这一技艺的特点融入江苏省昆山慧聚寺(天后宫)景区与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天后宫等建筑的营造理念中。昆山慧聚寺效仿了泉州开元寺、天后宫等著名寺庙古建筑进行规划设计,承袭了传统“皇宫起”古典建筑的严谨规制形制,场地上设有大面积的石材艺术地铺,寺庙前广场北段一堵红砖嵌青石浮雕的九龙照壁引人瞩目,这个项目也被申博现金网:古建筑学家罗哲文称为是“泉州红砖建筑营造技艺又一次很成功的演绎”。

在台儿庄天后宫的营造上,为了确保闽南红砖宫庙建筑的原真性,蒋钦全与设计施工团队经过将闽南建筑文化与台儿庄所在的鲁中传统建筑文化交融,建造了闽南红砖建筑天后宫与周边以鲁中青灰为主基调的仿古建筑群,并在其中加入多种闽南传统建筑营造技法,最终成就了一个堪称完美的建筑作品,这座建筑也成为台儿庄运河古城的新地标。此外,蒋钦全还在澳门妈祖文化村等东南亚地区建筑营造中融入闽南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这项技艺在他的努力下得到了较好推广,也收获了国内外各界的赞赏。

杂糅万象 融会贯通精益求精

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魅力独特,是闽南建筑文化的一个符号,蒋钦全与这一技艺的结缘还要从少年时期说起。13岁起,蒋钦全便在前辈的指导下学习闽南古建筑中石作的一系列传统手工制作技艺,以及石雕创作技法等,轻锤慢凿间便是数十年。在对石雕技艺的钻研中,他学习了不少闽南古建筑的专业知识,“闽南古民居的石雕刻主要是门面雕刻。许多石雕刻都是把历史文化刻在里面,其中还涉及到了风水、哲学、鲁班尺等框架的相关知识。”时间推移,蒋钦全渐渐对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产生了兴趣,他利用自己学习石雕掌握的专业知识,敲开了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的探索之路。

不同于雕刻技艺精准的专业性,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杂糅多门学问,宏观到闽南传统“皇宫起”建筑的源流生态与文化特征,微观至“鲁班尺”与“文公尺”对照的毫厘之别,亦包含了石雕和木雕在内的十余个工种,既有独特的地域个性和丰富的人文内涵,也涵盖了设计、哲学等学科在内的专业知识。正因其“根深蒂固”,包容万象,至今依旧具有较大的社会需求,“位于泉州南安市的蔡氏古民居和泉州市鲤城区的杨阿苗故居就是闽南传统民居营造的代表性建筑。”蒋钦全介绍道。

为了深入学习掌握这一门技艺,蒋钦全需要了解闽南传统建筑营造特性,融会贯通,并结合这些特性与专业知识运用到设计与建造过程中。“建筑上要做雕刻,那你就要懂雕刻,建筑朝向等问题需要结合民间风水知识,那你就要懂得风水知识,至于设计制图,那更需要熟知专业知识了。”凭着数十年的经验与长期记忆,如今蒋钦全掌握了算术、制图、文学等知识,每一块建筑上的部件名称都记得清清楚楚,设计制图前都做到了“心中有谱”。

印花砖。闽南古建筑配件之一,用在古民居正面的镜面墙上。东南网记者 陈培源 摄

学问颇深 好技艺难寻传承人

走进泉州市西街旧馆驿,一栋建筑正在进行修缮重造工作,蒋钦全与其团队是这项工程的主要设计施工者,彼时他正与几名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分享修缮思路:“闽南古建筑的修缮,主要遵守的就是‘修旧留旧又如旧’的理念。”眼前的蒋钦全对闽南传统民居营造颇有心得,源于他半生的坚守。但技艺的掌握需要经历漫长的磨练,培养一名传承人的难度之大,已成为技艺发扬传承的桎梏。

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在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然而这项技艺在申博sunbet官网:省内的传承人至今屈指可数。因其对多项专业知识的要求极高,学习并传承这一技艺往往需要十年以上的积淀努力,“像我们常用的文公尺就需要熟背,天干地支等知识也需要熟悉,专业人才懂得的往往只是部分,而这项技艺需要系统的积累,因此很多年轻人都觉得又枯燥又累,不愿意投入学习。”对此,蒋钦全也深感无奈。

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价值极高,却日渐式微,着实苦恼了一批技艺传承人许久。“明明是一项传承千年的珍贵技艺,如果在我们这一辈人手上断了,绝对是很大的损失,不能让这种事情发生。”蒋钦全说。

西街旧馆驿,一栋修缮后的建筑与隔壁尚未修缮的古厝形成鲜明对比。东南网记者 陈培源 摄

不甘式微 与高校合作汇集传承力量

2019年2月,作为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蒋钦全与黎明职业大学合作,在校内建立起“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蒋钦全大师工作室。

蒋钦全大师工作室内展示了斗拱、横条、方砖、榫卯等上百件古建构件与部分古建艺术品和施工完成后的设计图纸。“我们希望通过实操演练的方式,把传统建筑的新旧构件进行对比,让学生深入参与进来,从中获取实践经验。”蒋钦全认为,传统技术含有艺术成分,而艺术观因人而异,实物教学能从视觉、听觉转变成实物、技术想象,发挥每个人的想象力,为学生提供“举一反三”的环境,对于技艺传承有更直接的成效。

蒋钦全在黎明职业大学的大师工作室里为建筑专业的学生讲解闽南花砖的雕刻技艺。东南网记者 陈培源 摄

黎明职业大学人事处副处长陈绮介绍道,蒋钦全工作室建立以来,按照现代学徒制的办学模式,通过进行现场授课、开设讲座等方式来传承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发挥了“传、帮、带”作用,也为学校土建专业师生提供专业技术交流学习平台,提升了闽南传统民居建筑营造技术人才的培养水平。

“传统建筑的营造技艺传承目前面临断层的困扰,而通过这个平台,既可以对学生进行教育,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也可以针对这项技艺进行人才知识上的传承。”黎明职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院长王金选告诉记者,闽南古建筑的科学性与营造技艺值得发扬光大,通过学校与工作室的共同努力,如今这项技艺在以学校为中心的各个平台得到了发扬,激发了不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已有多个学生在工作室进行实习,学习相关知识。蒋钦全还会带领学生到自己负责的营造项目现场进行实地教学,泉州西街旧馆驿等地留下了师生间交流传承的印迹,技艺的守护与传承注入了崭新的血液,唤起了活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数十年的钻研求索,数十年的积淀磨炼,让蒋钦全成为一代优秀匠人,也为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带来了一位优秀的传承人,如今的他,也在等待申博现金网技艺传承人出现,“继艺,就是一份技艺、一种文化的延续,技艺的传承过程,是这项技艺最有价值与魅力的时刻,为此不断努力,是我们的责任,也是使命。”(东南网记者 傅心玫 陈培源)

2019年,蒋钦全与黎明职业大学合作,在校内建立“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蒋钦全大师工作室。工作室内展示了上百件设计图纸,蒋钦全认为,实物教学能从视觉、听觉转变成实物、技术想象,发挥每个人的想象力,为学生提供“举一反三”的环境,对于技艺传承有更直接的成效。通过学校与工作室的共同努力,如今这项技艺在以学校为中心的各个平台得到了发扬,激发了不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已有多个学生在工作室进行实习,学习相关知识。

“一项传承千年的珍贵技艺,如果在我们这一辈人手上断了,绝对是很大的损失,不能让这种事情发生。”——蒋钦全

记者 傅心玫
记者 陈培源
编辑 林雯晶
昵 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