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华社电 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主席贾利勒25日在反对派大本营班加西说,截至目前利比亚冲突已造成2万多人死亡。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25日再次通过电视台发表录音讲话,呼吁支持者走上街头,“解放”首都的黎波里。
叙电视台播放讲话
这是卡扎菲自反对派武装攻破阿齐齐亚兵营后第三次发表录音讲话。这次讲话同样通过总部设在叙利亚的“阿拉伊”电视台播放。
卡扎菲在讲话中呼吁利比亚所有部族集合起来,赶走“老鼠”和外国“代理人”。
他常用“老鼠”形容反对派,反对派占领阿齐齐亚兵营后也以“老鼠”形容卡扎菲及其儿子。“别让‘老鼠’把的黎波里交给殖民主义者……的黎波里属于你们,不属于依赖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人,”卡扎菲说。
他还称北约正在撤退,让支持者不要相信“敌人的迷惑”。
卡扎菲下落依然不明。反对派认为,卡扎菲应当身处的黎波里或周边地区。他们担心,卡扎菲逃离路线经过长期准备,可能利用地道或掩体逃脱,然后策动反扑。
反对派不惧化学武器
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主席贾利勒在25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自利比亚冲突发生以来,战争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尽管具体数字尚未可知,但死者数量已确认超过2万人。
贾利勒表示,他对政府军与反对派交战中使用化学武器的可能性并不感到担忧。作为卡扎菲前政府官员之一,他了解政府军化学武器的失效与否和使用情况。“全国过渡委员会”不希望再发生流血事件,并希望今后能够依法治理国家。
据报道,利比亚反对派和卡扎菲部队战事仍在继续。双方25日在的黎波里靠近阿齐齐亚兵营的阿布萨利姆小区发生激烈交火。利反对派怀疑卡扎菲的一个儿子藏身在该小区。
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日前在首都的黎波里发现了卡扎菲储存食品及药品的秘密仓库,将很大程度上缓解全国对这些物资的需求。
动向
反对派将对外国“论功行赏”
政治领导层西迁,正式接管首都的黎波里
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主席贾利勒25日说,反对派今后将根据其他国家在利比亚冲突中对反对派的支持和贡献施以“回报”。全国过渡委员会官员26日宣布,反对派政治领导层已经从大本营班加西迁至的黎波里,开始正式接管首都。
据称法国将受重赏
阿卜杜勒―贾利勒在东部城市班加西告诉媒体记者,曾经帮助反对派的国家将相应得到奖励。“我们承诺照顾那些帮助过我们的国家,尤其是在利比亚发展建设方面。”阿卜杜勒―贾利勒说,“我们将根据它们给我们的支持回报它们。”
一些媒体解读,这番话意味着法国、英国、美国、卡塔尔等国在利比亚冲突中对反对派的付出将得到回报。
能源业界传言,作为第一个承认全国过渡委员会的国家,法国将因在援助反对派方面扮演早期和决定性角色而在“后卡扎菲时代”获得能源合同“奖励”。卡塔尔是第一个承认全国过渡委员会的阿拉伯国家,卡塔尔石油企业有望首次进入利比亚。
新政权核心官员已定
反对派26日凌晨在的黎波里举行新闻发布会。全国过渡委员会高级官员阿里?塔尔胡尼说:“我宣布(全国过渡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在的黎波里开始并承担工作。”
塔尔胡尼在过渡政府性质的执行委员会中担任石油和经济部长。他向媒体介绍了内政部长、新闻部长、基建部长以及的黎波里安全部门负责人等核心岗位的官员。
塔尔胡尼还说,一旦安全形势允许,贾利勒和执行委员会主席、相当于过渡政府总理的马哈茂德?贾布里勒将尽快抵达的黎波里。胡若愚(新华社专稿)
现状
百姓拖家带口 逃离利比亚
大量利比亚难民25日在利比亚与突尼斯边境一处检查站等待过关。他们中有老人和孩子,有人是逃离战火纷飞的家园。
阿里?萨利姆现年50岁,家住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以北。法新社记者在德希巴边境检查站看到,萨利姆驾驶的旅行车上塞满箱包、玩具和毯子,还有一个冰箱。他的6个孩子也在车上。
萨利姆说,受战火影响,家乡已经待不下去,只有选择逃离。他说,家人平时不敢离开家,怕遭遇盗贼、狙击手或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轰炸。“大家都不敢出门。”他说,“如今,大家担心支持卡扎菲的部队卷土重来,进攻的黎波里,对反对派实施报复。”
申博sunbet官网:移民组织的数据显示,自今年2月利比亚爆发冲突以来,大约60万难民逃离家园,其中大量难民涌入邻国突尼斯、埃及等。李良勇(新华社专稿)
医院缺药 百姓少粮
受战火影响,的黎波里民众基本生活物资匮乏,食品、燃油等短缺。申博sunbet官网:援助机构先前难以开展有效的人道主义援助。
埃及《金字塔报》网站25日报道,的黎波里的医院同样严重缺医少药。报道说,医院迫切需要抗生素、绷带、麻醉药等。燃料、食品、饮用水也极其匮乏。
俄新社援引红新月会组织官员的话报道:“的黎波里的医生们正在创造奇迹。他们冒着战火工作,甚至没有机会睡觉(休息)。”“无国界医生”组织协调员罗萨?克雷斯塔尼说,医疗机构几乎面临“灾难性境况”,“缺乏救生药品和设备,没有抗生素和手术器械……血库告急”。
燃料和电力短缺同样影响医院救死扶伤的能力。克雷斯塔尼说:“救护车运转是个大问题,一些医院过去几天一直靠发电机发电,事实上已达到能力的极限。”李良勇(新华社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