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莫斯科10月22日电(记者 贾靖峰 田冰)俄罗斯外交部22日发布外长拉夫罗夫的言论说,在卡扎菲受伤状况下杀死他有违日内瓦公约,有必要对其死亡进行深入调查。他指出,北约战机对地面的卡扎菲车队进行攻击并不属于执行“禁飞区”任务。就卡扎菲死后的北非局势,拉夫罗夫自信“在该区域的地位没有削弱”。

“就这个独裁者的死亡,我听到许多国家领导人带着满足甚至喜悦发表了声明”,拉夫罗夫说,卡扎菲政权早就失去了合法性,其罪行应诉诸申博sunbet官网:法律,日内瓦公约明确规定,一旦武装冲突参与者被俘虏,应启动特别程序,包括对受伤的俘虏提供医疗援助等。但图片及录像证实,卡扎菲受伤被俘,而后却被剥夺了性命。

拉夫罗夫质疑北约在卡扎菲被捕过程中行为的合法性。他称,北约没有否认,他们的飞机攻击了正在由苏尔特向边境方向逃离的卡扎菲车队,最后车队成员被俘,北约飞机执行“禁飞区”任务的目标是利比亚领空和卡扎菲的空军,而非地面目标,从申博sunbet官网:法角度看,北约的这次攻击经不起推敲。

就与利比亚新政权的关系,拉夫罗夫表示俄罗斯将与利比亚保持经常性对话,并希望在尊重两国协议的基础上建立关系。他称,俄罗斯与阿拉伯国家如埃及、叙利亚、利比亚、摩洛哥、突尼斯、阿尔及利亚等保持着传统关系,在利益平衡的基础上完全尊重它们的历史传统和风俗习惯,俄在北非地区的地位并没有削弱。

' />

10月20日在苏尔特,执政当局的武装士兵,展示了从卡扎菲身上缴获的一支金手枪。据称,当时在水泥涵洞里捕获卡扎菲时,除了这支金手枪,卡扎菲还带着一支冲锋枪。


10月20日在苏尔特,执政当局的武装士兵,展示了从卡扎菲身上缴获的一支金手枪。据称,当时在水泥涵洞里捕获卡扎菲时,除了这支金手枪,卡扎菲还带着一支冲锋枪。


10月20日在苏尔特,执政当局的武装士兵,展示了从卡扎菲身上缴获的一支金手枪。据称,当时在水泥涵洞里捕获卡扎菲时,除了这支金手枪,卡扎菲还带着一支冲锋枪。


在8月26日,执政当局的武装攻入首都的黎波里的阿齐齐亚兵营时,也在这个卡扎菲的大本营中,缴获到镀金的手枪。


10月20日在苏尔特,执政当局的武装士兵,展示了从卡扎菲身上缴获的一支金手枪。据称,当时在水泥涵洞里捕获卡扎菲时,除了这支金手枪,卡扎菲还带着一支冲锋枪。


10月20日在苏尔特,执政当局的武装士兵,展示了从卡扎菲身上缴获的一支金手枪。据称,当时在水泥涵洞里捕获卡扎菲时,除了这支金手枪,卡扎菲还带着一支冲锋枪。


在8月26日,执政当局的武装攻入首都的黎波里的阿齐齐亚兵营时,也在这个卡扎菲的大本营中,除了缴获到镀金的手枪,还缴获到镀金的长枪。


10月20日在苏尔特,执政当局的武装士兵,展示了从卡扎菲身上缴获的一支金手枪。据称,当时在水泥涵洞里捕获卡扎菲时,除了这支金手枪,卡扎菲还带着一支冲锋枪。


10月20日在苏尔特,执政当局的武装士兵,展示了从卡扎菲身上缴获的一支金手枪。据称,当时在水泥涵洞里捕获卡扎菲时,除了这支金手枪,卡扎菲还带着一支冲锋枪。


10月20日在苏尔特,执政当局的武装士兵,展示了从卡扎菲身上缴获的一支金手枪。据称,当时在水泥涵洞里捕获卡扎菲时,除了这支金手枪,卡扎菲还带着一支冲锋枪。

' />

10月20日,利比亚执政当局武装人员在利比亚苏尔特观察据称是卡扎菲被逮捕时躲藏的水泥洞。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执行委员会主席贾布里勒10月20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证实,卡扎菲当天在苏尔特身亡。新华社/法新


10月20日,利比亚执政当局武装人员在利比亚苏尔特观察据称是卡扎菲被逮捕时躲藏的水泥洞。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执行委员会主席贾布里勒10月20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证实,卡扎菲当天在苏尔特身亡。新华社/法新


10月20日,利比亚执政当局武装人员在利比亚苏尔特展示据说是卡扎菲被逮捕时缴获的金手枪。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执行委员会主席贾布里勒10月20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证实,卡扎菲当天在苏尔特身亡。新华社/法新


?

10月20日,利比亚执政当局武装人员在利比亚苏尔特展示据说是卡扎菲被逮捕时缴获的金手枪。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执行委员会主席贾布里勒10月20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证实,卡扎菲当天在苏尔特身亡。新华社/法新

' />
?

这是2010年10月9日,时任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出席在利比亚海滨城市苏尔特举行的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特别首脑会议的资料照片。新华社发(哈姆扎·图尔基亚摄)

卡扎菲42年兴亡路:从理想少年到铁腕上校

1969年,政变和民意将这个年轻人推上利比亚的历史舞台,27岁的卡扎菲意气风发,高喊“不要叫我总统,叫我上校”,许诺一切权力归人民;42年后,历史的车轮吊诡地驶入同样的轨道,汹涌的民意促使人们涌入他的大本营,将他的铜像愤怒地踩在脚下。


这是2010年7月27日,时任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出席第15届非洲联盟(非盟)首脑会议的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赵颖全摄

卡扎菲42载执政之路回顾

理想少年政变夺权

“我是卡扎菲,自由军官组织的领导者。”大胡子出现在首都中心广场,对着成千上万的支持者演讲,“还有,请不要叫我总统。我只是上校。”簇拥者们围着他欢呼雀跃。

1942年9月,卡扎菲出生在利比亚游牧民族的一个普通部落家庭,是贝都因人的后裔。他童年在故乡的戈壁沙漠和帐篷中度过,靠喝骆驼奶、吃阿拉伯大饼长大。

他父亲在50多岁时得到这个独苗,非常溺爱。尽管不宽裕,但还是致力于用教育来武装孩子的头脑。在家庭的全力支持下,卡扎菲接受到良好的宗教学习,对《古兰经》烂熟于心。

中学时期,卡扎菲接触到了埃及总统纳赛尔的演讲及其著作《革命哲学》,深受纳赛尔革命思想影响,决定从军。卡扎菲受此影响,在塞卡哈成立了一个青年革命支部。

1961年,卡扎菲来到首都的黎波里大学,在学习一年历史专业之后,投笔从戎,考入了该国第二大城市班加西军事学院,成了一名军官。第二年,以卡扎菲为核心,成立了一个完全模仿埃及纳赛尔革命的“自由军官组织”。此时,他开始筹划推翻伊德里斯王朝。

当1969年9月1日凌晨,一群年轻的军官闯入电台大楼时,不少利比亚人还在睡梦中。一觉醒来的他们打开广播,听到的不是年迈老国王的训诫,而是激昂雄浑的军乐曲。一个陌生但却富有感染力的声音从电波中传入千家万户:新的利比亚诞生了!

一周之后,那个宣告历史的人正式走入人们的视线:他穿着崭新的军服、戴着墨镜,一脸络腮胡子。

“我是卡扎菲,自由军官组织的领导者。”大胡子出现在首都中心广场,对着成千上万的支持者演讲,“还有,请不要叫我总统。我只是上校。”簇拥者们围着他欢呼雀跃。


这是2010年7月25日,时任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姆纽纽申博sunbet官网:会议中心出席非盟首脑会议的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赵颖全摄

绿色革命权归人民

卡扎菲喜欢绿色,利比亚的国旗全是绿色,国徽的主体颜色也是绿色。他认为象征生命和伊斯兰的绿色是利比亚的福音。《绿皮书》就是带来这种福音的信使。

获得政权后的卡扎菲曾数次对人谈起当年的“革命经历”,他坦言:“伊德里斯王朝的腐朽,早就让我难以忍受。除了革命,我还能做什么呢?”

上台后的卡扎菲上校马上大刀阔斧地实现他治理国家的远大抱负。他许诺一切权力归人民,实行了著名的“三大政策”:关闭所有外国军事基地,驱逐所有外国军事人员;银行国有化,石油公司收归国有;经济自治触及资方利益,职工集体管理企业。

1973年,卡扎菲的政权早已稳固,于是卡扎菲腾出手来,要给利比亚人“统一思想”。当年4月他发起了一场“文化革命”。凝聚着他建设理想社会理论的《绿皮书》应运而生。

卡扎菲喜欢绿色,利比亚的国旗全是绿色,国徽的主体颜色也是绿色。他认为象征生命和伊斯兰的绿色是利比亚的福音。《绿皮书》就是带来这种福音的信使。

1976年-1979年《绿皮书》出版了3卷。该书的核心就是让利比亚成为“没有政府,没有军队,没有警察,不要代替人民的代表制,只要人民的国家。”

在他42年任期的前半段,利比亚人的确感受到了卡扎菲带来的福利。他曾将石油收入的50%分给各家各户,然后再做国家预算;教育医疗都是免费……

尽管卡扎菲于1979年3月辞去在利比亚的一切行政职务,只保留“九·一”革命领导人称号,然而,他一直是这个国家的实际统治者。


这是2009年9月1日,时任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在首都的黎波里参加利比亚革命40周年阅兵仪式的资料照片。新华社发(哈姆宰·图尔克摄)

个人爱憎拖累国家

在卡扎菲执政的42年里,利比亚成为非洲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多的国家。然而,由于受到经济制裁,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贫富差距逐渐拉大。

在执政的前30年,卡扎菲一直对欧美采取咄咄逼人的强硬政策,几乎在所有重大的申博sunbet官网:事务上都敢于跟欧美叫板,美国前总统里根因此称他为“疯狗”,并多次组织暗杀,欲将其除之而后快。

卡扎菲以牙还牙,1988年用导弹将美国泛美航空公司的客机打了下来,酿成了震惊世界的“洛克比空难”,造成包括美国中央情报局高官在内的200多人死亡。从此利比亚和美国关系冷冻了十多年,并导致利比亚在联合国遭受制裁。

2003年3月,美国将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的政权推翻。萨达姆失势给了卡扎菲很大触动。当年,卡扎菲宣布承认洛克比空难的责任,并给遇难家属赔偿。

2004年9月,时任美国总统的小布什正式终止对利比亚的贸易禁运。联合国也相继取消对利比亚制裁。

在卡扎菲执政的42年里,利比亚成为非洲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多的国家。然而,由于受到经济制裁,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贫富差距逐渐拉大。


这是2011年3月2日,卡扎菲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参加支持者集会的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张锰摄

恋栈权力人民反对

然而,命运的钟声已经在过度粉饰的太平后面轰然响起,无法缓解的国内矛盾让历史的车轮又走出了相似的轨迹。而这一次,走下历史舞台的,却是卡扎菲自己。

面对危机,卡扎菲继续实行“铁腕统治”,除推进原有政策外,不断限制正规军建设,创立自己的“革命警卫队”。

在卡扎菲统治利比亚的42年里,从未实行过公民选举。1973年至今,利比亚甚至没有制定过一部宪法,国家的一切权力完全聚集到了卡扎菲一个人手上。据悉,卡扎菲曾下令在3小时内屠杀了阿布萨利姆监狱中的1200名囚犯。

对卡扎菲的另一项指控,是他实行愚民教育。在利比亚的普通民众中几乎没人会说英语或法语,因为卡扎菲只想让他们“保持无知和文盲的状态”。

近年来,卡扎菲在国内也开始尝试进行改革。逐步对国有银行和国营企业实行私有化,建立股票市场,吸引外国投资。但让卡扎菲无法回避的是,利比亚的失业率达到了30%,底层民众的实际收入很低。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卡扎菲的8名子女却掌控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分别涉及通信、石油、酒店、媒体、社会基础设施产业等领域,每年有数百亿美元入账。

2009年,时年67岁的卡扎菲举行了革命胜利40周年的盛大庆典,当时的的黎波里绿色广场上,随处可见卡扎菲的肖像和赞颂标语。

一年半之后,同在绿色广场,示威者举行抗议活动。面对人民的诉求,卡扎菲的应对之策是指派最精锐的部队——“哈米斯旅”进行武力镇压,甚至派出空军战机轰炸示威的民众。卡扎菲早已成众人所指的屠夫,曾经“民族英雄”的“金身”黯然失色。

然而,命运的钟声已经在过度粉饰的太平后面轰然响起,无法缓解的国内矛盾让历史的车轮又走出了相似的轨迹。而这一次,走下历史舞台的,却是卡扎菲自己。(文章来源:新京报)


这是2011年3月2日,卡扎菲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参加支持者集会的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张锰摄

卡扎菲生平大事记

1942年

出生在苏尔特一个游牧部落家庭。

1961年

在班加西利比亚大学攻读历史,后在班加西军事学院学习。

1965年

在利比亚陆军服役。

1966年

赴英国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受训。

1969年

领导“自由军官组织”,推翻伊德里斯王朝,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任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兼武装部队总司令。

1970-1972年

卡扎菲任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兼国防部长。

1979年3月

辞去一切行政职务,只保留“革命导师和兄弟领袖”称号。

1988年

洛克比空难,卡扎菲与西方关系彻底恶化。

2004年

卡扎菲宣布利比亚放弃研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与西方和解。

2009年

卡扎菲出席联大一般性会议并发言。

2011年

利比亚战争爆发,卡扎菲逃往家乡苏尔特。

2011年10月20日

卡扎菲在苏尔特被俘身亡。

(综合新京报记者 张乐等报道)


这是2011年3月2日,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举行的庆祝建立人民政权34周年大会上,卡扎菲向与会者挥手致意的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张锰摄


这是2011年3月2日,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举行的庆祝建立人民政权34周年大会开始前,卡扎菲向与会者致意的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张锰摄


这是2009年2月2日,在位于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会议中心,卡扎菲出席非洲联盟(非盟)峰会开幕式的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张军摄


这是2007年1月30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的第八届非洲联盟首脑会议闭幕式上,卡扎菲发表演讲的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刘宇摄


这是2004年5月22日,卡扎菲出席在突尼斯举行的第16届阿拉伯国家联盟首脑会议开幕式的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金林鹏摄


这是1996年6月23日,卡扎菲在埃及开罗举行的阿拉伯国家特别首脑会议期间出席记者招待会的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郑卫摄


这是2005年3月22日,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卡扎菲(中)进入阿拉伯联盟(阿盟)首脑会议会场的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金林鹏摄


这是1999年9月7日,卡扎菲出席庆祝利比亚革命胜利30周年阅兵式的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姚大伟摄


这是2011年3月9日,卡扎菲突然出现在的黎波里外国记者居住酒店的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张锰摄


这是2009年2月4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第12届非盟首脑会议闭幕后卡扎菲挥手作别各界来宾的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徐速绘摄


这是2009年2月2日,在位于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会议中心,卡扎菲(中)抵达第12届非盟首脑会议开幕式会场的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张军摄


这是2004年10月14日,卡扎菲(右)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会见时任德国总理施罗德(左)的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金林鹏摄


这是2007年11月10日,在法国巴黎爱丽舍宫,法国总统萨科齐(左)欢迎卡扎菲对法国进行正式访问。新华社/路透


这是2004年5月22日,卡扎菲在突尼斯举行的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第16次首脑会议开幕式上抽烟的资料照片。 新华社/路透


图表: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 新华社记者 冯琦编制

' />

20日,利比亚苏尔特,利比亚“过渡委”士兵庆祝卡扎菲身亡。

卡扎菲的死亡,并非利比亚变革的终结,而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经历了战乱的利比亚满目疮痍,百废待兴,政治与经济重建之路依然漫长。尚不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利比亚过渡委面临的任务极其艰巨,经济千疮百孔、部族武装矛盾重重、卡扎菲残余犹在……不过,最大考验是如何满足600万利比亚人对“后卡扎菲时代”的巨大期望。学者艾哈米达认为,这全部取决于过渡委领导层如何治愈国家伤口、实现民族和解……或者报复、复仇。这可能是一条危险的道路。

内政

政权重建难题何在?

民兵组织成隐忧

一些分析人士担心,安全和政治形势不稳定可能拖延并扰乱利比亚重建进程。首先,卡扎菲“殉难”,可能被用来煽动部族暴力。

北非问题专家约菲认为,卡扎菲支持者可能指责过渡委在北约支援下杀死卡扎菲。军事专家张博也认为,卡扎菲的死很可能使其成为反西方的象征,甚至被“基地”组织利用。

与此同时,另一难题是如何管理反卡扎菲民兵组织,防止其在“后卡扎菲时代”为政治资本相互争斗。

中东事务咨询师沃伦认为需要小心解散这些团体或者把他们整编为政府军。

另一方面,分析师也担心,组建新政权过程中内部政治斗争将考验“反卡联盟”稳固程度。利比亚地域、部族、种族矛盾复杂,执政当局内部派系众多,过渡政府组建工作一直进展不顺。

而石油利益分配也将牵动利比亚战后局势,北约各国都想最大化自己利益,外界普遍认为,美国会设法收回其10亿军费成本。

同时,过渡委需要向外国石油公司展示稳定局势,争取早日重启石油生产换取重建急需资金。


外交

外交立场如何转变?

给予欧美石油利益

随着卡扎菲被击毙,新政权即将浮出水面,专家普遍认为,这意味从1969年后至今,利比亚和西方长期不和的关系出现了本质变化。

中东问题专家朱兆一称,卡扎菲虽然在执政后期和欧美关系出现了回暖,但是由于基本意识形态的差异,欧美对接触卡扎菲政权申博现金网的还是利用为主,并不是真正与其建立友好关系。因此当反卡扎菲势力集结后,欧美立刻明确表示支持。

由于利比亚新政权是在西方军事实力的支持下建立的,利比亚新政府将和西方国家构筑更加紧密关系。实际上,在卡扎菲还没有被抓获之时,西方国家就已经获得了新政权给予的“好处”,比如法意等国已经开始在“解放区”开采。并且新政权也将改变卡扎菲一贯与阿拉伯联盟主流国家的不友好关系,新政府会向这些主要阿拉伯国家尤其是沙特和埃及靠拢。

而另一方面,朱兆一称新政权可能不会像卡扎菲政权那样亲非盟,对与非洲国家合作,也没有与欧美合作那么积极。卡扎菲执政期间,很多周边非洲国家都受到其资助,比如尼日尔和乍得等国,这些国家都暗地支持卡扎菲。

军事

北约为何撤军?

顺应民心减少伤亡

21日,法国外交部长朱佩表示北约在利军事行动可认定为“已经结束”。军事专家张博称,在卡扎菲被打死前一天,北约成员国高官就空袭行动未来举行会议。

卡扎菲的死,让主张结束军事行动的一派增加发言权。虽然利国内还有不稳定因素,但北约大规模空袭理由已不那么充分。

张博认为,另一促使撤军原因是利比亚新政权将宣布全国解放,此后将着手进行经济建设和恢复国内秩序。

北约若再实施大规模空袭将增加伤亡招致舆论不满。所以在卡扎菲势力基本上被肃清的情况下,北约放手,让利比亚执政当局武装来捡起胜利果实,应该是最好的结局。

另一方面,卡扎菲独揽大权40余年,利比亚各级政府机构缺乏顺利展开战后重建的能力,因此不排除北约小规模协助过渡政权重建和打击卡扎菲残余。


经济

卡氏侵吞资产今何在?

600亿美元下落不明

随着卡扎菲死亡,数以十亿计美元的利比亚国家资产可能将下落不明。据信卡扎菲政权随意窃取利比亚国库资金转至个人名下。

据悉,利比亚2010年石油出口收入达450亿美元。而这些钱大部分落入卡扎菲家人和一些政要的囊中。

据估计,卡扎菲家族坐拥330亿美元资产,据信,在世界范围内另有600亿美元资产“未统计在内”。

一些分析师认为,卡扎菲政权倒台,他本人死亡,大量利比亚国家资产可能就此“失踪”。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研究员瑟沃认为,利比亚执政当局可能“非常难以”收回这些资产。因为即使现在“一些人仍试图把利比亚中央银行中的资产装进自己口袋,把土地、官职私有化……”

《经济学家》分析师鲍威尔认为,卡扎菲银行账户难以确认,部分原因是其名字的英文拼写“数以百计”。

■ 声音

不可一世的卡扎菲上校在战争中死于暴力,正如他40多年来带给这个国家的暴力一样。我们对利比亚人民长期遭遇的残酷统治表示同情,值得庆幸的是他再也无法伤害利比亚人民。

——《纽约时报》

也有不少人对他的死表示“可惜”,因为人们无法让这个“暴君”接受审判,无论是在申博sunbet官网:犯罪法庭还是在利比亚的国家法庭。他的死也留下一个问题,北约的空袭究竟要为他的死负上多大责任。——英国《独立报》

令人憎恶的统治者已经死亡,人们在欢庆的狂欢中高声宣布胜利与和平的到来,利比亚三军将士都为他们抓住了卡扎菲自豪,但如果他们认为这就是结局,就大错特错了,等待他们的应该是紧锣密鼓的“政治进程”。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

综合新华社电 本报记者 张乐 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