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广电总局对某些低俗节目连下禁令,“泛娱乐化”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荧屏比前一段干净了许多,世人皆拍手称快。电视业内受到了很大震动。
所谓“泛娱乐化”现象,指的是电视媒体制作、播出的格调不高的娱乐类、选秀类节目过多,人为制造笑料、噱头、“恶搞”、“戏说”过滥,连新闻、社教类 节目也掺进“娱乐”元素,甚至用打情骂俏、大话“性感”、卖弄色相的情节和画面来取悦观众。这种“泛娱乐化”现象,是市场经济大潮中一度泛滥荧屏的一股浊流,它严重地败坏了电视媒体的形象,损害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影响了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心灵健康。目前,禁令之下,此风有所收敛,但作为电视人,应当从中深刻反思:为什么会出现“泛娱乐化”现象?怎样才能防止“泛娱乐化”现象在电视屏幕上回潮?
首先,应该破除“迎合观众情趣”论,坚持用正确的舆论和健康的情趣引导人。有人说,现在观众的欣赏情趣就喜欢这样,你搞“正统”、玩“高雅”,没人买账。这种消极被动地迎合少数观众欣赏情趣的观点,实质上就是媚俗。电视媒体宣传什么,弘扬什么,决不能仅仅取决于少数观众的爱好,而是要首先取决于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需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那种迎合少数观众“娱乐”情趣的做法,是一种严重的失职行为。其实,广大人民群众对前一段电视屏幕上的“泛娱乐化”现象是非常反感的,对弘扬主旋律、格调高雅、倡导积极向上精神的娱乐节目是十分欢迎的,大多数观众的欣赏情趣是健康、文明的。即使对少数观众不太健康的欣赏情趣,电视媒体也有正面引导、逐步提高的责任。如果以低俗之风来迎合低级趣味,岂不是造成观众欣赏水平越来越下降的恶性循环?
另外,要破除“经济效益至上”论,坚持把电视节目的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力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说到底,导致“泛娱乐化”现象充斥荧屏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利益驱动。有人讲,说一千,道一万,节目收视率上去了才算“好汉”,“赚钱才是硬道理”。这种观点是十分片面、有害的。诚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电视行业具有社会公益事业与文化产业双重属性,要在完成党和政府赋予的宣传任务的前提下,积极搞好创收,壮大经济实力,发展和完善自己。在这里,社会效益是第一位的,经济效益是第二位的,提高经济效益要服从、服务于提高社会效益。那种企图通过搞“泛娱乐化”节目来吸引观众眼球、片面追求收视率、追求经济利益的做法,颠倒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位置,违背了发展社会主义电视文化产业的原则。
节目收视率是要考评的,但是“唯收视率”是不可取的;经济效益是要努力提高的,但是决不能把电视节目混同于市场流通领域里的普通“商品”,决不能以牺牲节目品位、牺牲社会效益、牺牲媒体形象为代价,来换取经济效益。一定要摆正“两个效益”的位置,清除“泛娱乐化”的影响,不断提高思想和业务水平,努力创作出“两个效益”俱佳的电视节目。(戚太世)
- 2009-09-18《建国大业》从主旋律到娱乐化
- 2009-08-06莫把满文军妻子受审娱乐化
- 2009-06-29没有娱乐化的迈克尔杰克逊之死
- 2009-06-11娱乐化!申博现金网:新闻界的“三聚氰胺”
- 2009-03-30田亮饰演雷锋,别把偶像娱乐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