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说,像“素质教育”这种大家都爱唠叨个没完好像特别有发言权的话题,一旦认真考究起来,可以发现诸多熟视无睹、似是而非的观念错误。按道理讲,大城市里的孩子从小所受到的教育,所得到的物质和其他优越条件,所接触到的人或事物,都是偏远农村甚至老少边穷地区的孩子连想都想不到的,可放眼首都北京,真正出类拔萃的人当中,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与新的外来“移民”,到底哪个更占优势(凭特权上位的高干子弟另当别论)?再拿北大、清华录取的各地学生比较,若做一样的试卷,高考成绩相差几何?(早先全国统一高考的时候,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的学生特丢面子,因此我一直怀疑自行命题的做法本身就有缓解尴尬的用意在内。)
我们看到申博现金网的例子却是,不少出生于穷乡僻壤的孩子,早期并没有条件受到什么“素质教育”,可他们上了大学进了城,通过自身的努力,比那些从小生长在条件优越的大城市的孩子,都要出色得多,显示出更高的素质。这也意味着,所谓“素质教育”并非只是少小时候盲目地往四面八方放射光芒所能够奏效的,而是伴随终生的一个不断学习钻研和奋斗探索的过程,想一蹴而就、享受终生也不可能。
现在不少人把“素质教育”误解为全面教育,这虽然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但实际上一个人的全面发展真是难上加难,因为精力有限,与其东一榔头西一斧子,还不如集中精力发展一两个长项,那样更有利于日后工作自立于社会,否则岂不成了“万金油”,什么都知道一些,可啥也不精,没人愿意要。当然,也有一些人在一生当中会多次跳槽从事数种不同的行当,并且还游刃有余、样样出类拔萃,这样的杰出人才,有自身天份方面的因素,也有早期教育当中锤炼而成的出众的自学能力与钻研精神(但遗传、家庭与社会关系因素不可小视,同一班级与学校环境中的众多同学,日后同样出息的概率并不大),也许这才是素质教育的真谛之一,可很多人并未重视这一点,只是热衷于什么“各方面才能和兴趣、特长的和谐统一的发展”之类的空谈。
有的人把“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根本对立起来,“自设靶子自射箭”一样把“应试教育”定义为“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这种似是而非的观点影响甚为广泛,流毒匪浅,理应正本清源。按照他们的说法,就不需要衡量标准了,就不需要考试了,那么到底是不是素质教育,又由谁说了算呢?这么一个虚幻的抽象概念面前,该有多少人束手无策、不知所措呀!其实,素质教育效果如何,是否成功,也得辅之以各种必要的考试,否则难道要退回到文革时代取消考试、推荐上大学的老路上去,那么“白卷先生”张铁生岂不成了“素质教育”的样板?所以说,“应试教育”不但不是“素质教育”的反义词,相反却可能是相辅相成的两个并行不悖、互不排斥的概念。
- 2009-11-05“素质教育”只是“应试教育”的面具
- 2009-11-05没有升学率,素质教育意义何在
- 2009-11-02出台素质教育新规能否有素质一些?
- 2009-04-22清华特招生就是素质教育的典范
- 2009-04-19不炒作高考成绩就能导向素质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