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博客,电子邮件——您有没有想过,当我们对互联网消除了怀疑,将一切日常来往,随想杂感或思想见解都托付给这个虚拟天空之后,里面的东西会超过我们的真实生命而继续存在吗?双十年华少女自杀身亡,她灿烂的笑容依旧在网络上;风烛残年老者往生之后,他的电子邮件留着许多未回复的信件,新的邮件不断进来。数以百万计的记忆,就这样散布在网络上,不知究竟属于谁。当我们的肉身离去的时候,该如何埋葬我们的虚拟生命?还是不埋葬,令之永生?
互联网的发展永远比立法要快,跟在它后面赶无异于追风,因此大家尽可能有什么用什么地发明一些解决办法。在收纳2800万博客的Skyblog上,警报在2004年时拉响。该博客平台对少年网民非常注意,设置了一套关键字监督系统。2004年中,在管理站上点击“自杀”一词时,发现一个颂扬自杀的博客,经过检查,该博客的少年主人已经死亡,而他这个绝望的动作影响了许多忧郁的博友们。
以后Sky一发现有未成年人死亡,便通知其家长,一起来决定如何处理。有的要求将之根本消除,有的希望将孩子所写的东西制成CD,也有家长选择了将博客作开放式保存,可以浏览,但是终止评论,亦即做成一种数字灵堂。
虚拟世界的墓碑开始多了起来,全世界达到4亿个,法国一地便有1400万个。Facebook社区网的死亡成员数以百计,究竟多少是保密的,但死者的个人网页逐渐空了。去年夏季,有一个过世成员生前开出了一长列与他保持友谊链接的网友名单。
为了避免碰上死人,Facebook数月前提供一个通告已不在人世的表格。如果死者家人同意,便将其个人资料列进“纪念堂”。Facebook的人事资料主人凯利说:“这样,当一位成员过世了,他却并没有从我们的记忆和社区中消失。” 他们将之变成一个分享空间,不提供密码。如此个人讯息保持隐密,博主的个人资料停止启动,仅开放给他已经登记了的博友们。他们可以留言,以及阅读其他人的留言。
雅虎提供家人CD,但不开放进入网页,如同美国一士兵2005年在伊拉克阵亡的例子。Hotmail也这么做,只要家人提出死亡证明书。谷歌的信箱Gmail并要求以死者寄给家人的邮件为证。
在过去,当一个亲人过世了,家人整理他的信件衣物。今天,信变成了云中的电子邮件,相册也散布在各种储存网站上,个人日记变成了博客。网络上可以公开发表,也可以匿名,它鼓励隐藏人格的显现,家人的发现很可能会和日常所见不同,若死者未留下某些密码,那么就更将缺一大块了。(作者系旅法学者)
- 2010-02-03互联网和私生活相抵触吗
- 2010-01-25谷歌事件与美国互联网战略
- 2010-01-25美国互联网外交是虚伪的实用主义
- 2010-01-14Google若退出将损害申博现金网:互联网市场
- 2010-01-05色情不是互联网的“钱途”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