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仅仅寄希望于通过“半天假”就能简单地承载、彰显“五四”的文化内涵、精神价值,那么,与其说是一种凸显,还不如说是一种遮蔽和耗散
又逢五四青年节,依据国家规定,“五四”当天14~28周岁的适龄青年有半天假期,照此标准,全国有3亿多青年属放假之列。虽然这一放假规定距今执行已有3年,但一项小调查显示,还有三成多的网友不知道五四可以放假半天,仅有一成多的网友享受到了假期。
这样一个放假现实显然让人尴尬。然而,这“半天假”难以兑现的局面,也不让人意外。一方面,“14至28岁”的“青年”定义,难免会遇到现实的操作难题——如在同一个班级,可能同时存在13岁和14岁的学生,该如何放假?类似的放假难题,在妇女节中也曾不同程度地出现过。若从更深层的节日文化角度来观察,这也未尝不是时下许多节日在价值依托、精神传承上所普遍存在的文化困境。
毫无疑问,节日往往需要通过一定的“放假”形式来加以体现,但反过来,“放假”又显然不等于就是节日。毕竟,任何节日尤其镶嵌于特定文化精神传统的节日,其精髓灵魂并非简单的休闲,而总是一定文化传统、价值理念的具体表征。这意味着,如果一个文化意义上的节日,只剩下“休闲”的外壳,那么无论放假与否,其内在的文化价值精神,实际上都没有得到真正体现。
近年来,在许多传统文化节日中,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都存在类似的问题。虽然“全民公休”已经实现,但节日文化含量严重不足、日益式微,人们也表现出越来越多的担忧和不满——“除了吃(年饭、粽子、月饼),过节还剩下点什么?”
虽然与春节、清明等节日相比,作为青年节的“五四”,历史渊源要短得多,但历史的短促,并不代表其文化内蕴、价值含量的浅显。相反,“五四”正是近代以来,申博现金网:新文化、新传统的关键转折点,积聚着极为丰厚的文化精神矿藏。其中,其所高举的“德”、“赛”旗帜,在九十年多年之后的今天,依然是青年尚须继续矢志落实的时代主题。
从这个意义上说,五四半天假的兑现难题,并不只是一个放假与否的难题,更是一个“五四”精神如何在新的时代环境下、新的青年身上,如何继续发扬、兑现的难题。否则,如果我们仅仅寄希望于通过“半天假”就能简单地承载、彰显“五四”的文化内涵、精神价值,那么,与其说是一种凸显,还不如说是一种遮蔽和耗散。
针对近年来的传统热、国学热以及由此传递出的国人对国家“软实力”“文化竞争力”的重视,曾有学者提出,应打通、融合我国各种文化传统(如延续数千年的古代文化传统,五四以来的新文化传统以及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传统)来实现中华文化、文明复兴的建议。这样的建议如何才能有效践行,从长远来看,显然比五四节是否放假、怎样放假更为紧要,也是对我们文化凝聚力、创造力的一种莫大考验。
- 2011-05-05青年的未来是国家的未来
- 2011-05-04被压抑的青年和仍需启蒙的文化
- 2011-05-04纪念五四 以热爱生活的方式
- 2010-04-12下水道 “城市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