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组织学生跪父母的教育焦虑
www.fjnet.cn?2011-05-09 07:49? 汪红光?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5月4日,广东省实验中学初中部组织初二学生跪在操场上,从父母手里接过家书,完成“青年礼”。不少家长竟当场“感动”流泪。(《广东网》20115月5日)

比起过去由青年团组织一场会议或者一场宣誓活动的惯例,数百上千学生操场跪父母显得煽情味十足而又“新颖”别致。但在21世纪的今天,对学生的感恩、亲情教育仍然只能停留在“跪父母”的传统表达形式上,怎么说都有点儿别扭。

学生不懂感恩,亲情缺失,源于家庭教育的弱化和社会教育缺位。不少家长已从孩子父母沦为“生活费提供者”,社会沦为“看客”。而学校则从过去的1/3教育者升格为“全频道保姆”,不得不大幅度增加学生滞留学校的时间。这种人为改变学生生存环境的教育模式,破坏了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生态平衡,既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又使父母与孩子之间因丧失正常沟通而隔阂。

学校早就不堪“保姆”式教育责任的重负。但一波又一波的教育改革只注重体制的稳定过渡、教育内容的换汤不换药,始终不给学校减负,逼得学校“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称书包”重量,“为家长洗脚”,“给父母写信”……到今天“向父母下跪”。

有关资料显示,西方学校,除了十分注重学校教育效果的改善、提高外,特别强调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作。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就是强调学生的社区实践、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些看似简单的多种实践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感恩父母、回报社会的良好情感认同。

新的教育模式尽管也强调学生的社会实践,但由于高考、中考、教师业绩考核等教育评估体系因循守旧,这种强调仅仅只能停留在文件上,口头上,无法落到实处。

不可否认,象“跪父母”“拜孔子”这些作秀味十足的标签式教育方式对学生还是有一定的感化、促动作用的。但它既弥补不了当今学生道德教育不足的缺陷,也替代不了家庭、社会教育功能,充其量只是学校在新、旧两种体制夹缝中的一次无奈的挣扎。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申博现金网>>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五道杠少年 陈光标 暴力慈善 双汇 瘦肉精
曹德旺 苛刻慈善 海上皇宫 马上就办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