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为民间正名
www.fjnet.cn?2012-03-30 08:15? 肖 擎?来源:长江日报 我来说两句
国务院28日召开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引起各方普遍关注。 温州获批试验区,虽为综合改革,但很明显,民间金融是“主角”。这既因温州是我国民间资本发展最快的一个地区,是民间金融改革的合适样本,也因为民间金融现在正面临的很多问题。近年频发的民间借贷危机,产生了重大社会影响,从上至下都在观察和思考。 按照这次会议的精神,温州的改革最终是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多元化金融体系,使金融服务明显改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能力明显增强,金融环境明显优化。这就是说,这主要是一种经济改革。国家赋予温州在这一领域闯路和探索的空间,目的是要为全国提供经验和示范,意义重大。 民间资本是长期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完全算得上是“改革攻坚”的对象。在改革语境下,民间金融改革作为经济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事项,其所指向的,不只是一个金融问题,它的意义,也不只限于经济领域。 温州获批综改区的最大亮点是正视民间金融,在制度层面重视并有望理顺国家与社会、政府与民间的关系。综改区总体方案规定了十二项主要任务,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加快发展新型金融组织,研究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培育发展地方资本市场……看似经济举措,其实无不涉及政府。民间金融行为存在了这么多年,企业、个人已经把很多问题都提出来,现在的问题,是政府的职能、执行力,以及体制机制环境怎么去适应形势。也就是说,综合改革实验,政府要做的大于企业和个体要做的。 一直以来,民间金融问题被各方热议,但始终胶着。原因很多,但最根本的还是经济领域以外的限制太多。每一项重大改革改到底,最后必然涉及各种要素资源的分配和深层利益关系的调整,改到这一步,是最难的,所以才有“深水区”、“攻坚”的说法。 民间金融就是一例。它有自己的活力,但“合法”、“非法”的定位一直纠缠不清,在很多政府眼里,是不怎么让人放心、需要警惕和防范的事物,这与其说是因为“金融”,不如说是因为“民间”。国家三令五申要赋予中小企业发展更大的空间,但“天花板”、“玻璃门”到处都是,为此出台的政策很多,不少都被打入“冷宫”,得不到有效执行。问题出在哪里?不是市场主体没有改革的愿望,关键还是根本性的屏障没有打破。 这其实不只限制了经济活力,也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对社会民间的活动过度敏感,比如很多可以出现的社会组织要么没有生存的土壤,要么在各种障碍面前失去了生命力,都与此有关。管得了的在管,管不了的也在管,应该管的要管,不应该管的也要管,看似社会得到了治理,社会秩序得到了维护,实际上社会民间可能在萎缩、在失去创造力,动辄得咎,这反而会阻碍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 温州金融综改试验区,是局部试点,这一步走得小心翼翼。这种谨慎可以理解。回顾改革历史,很多改革成果最初都来自社会民间的首创,当时都行走在局部或边缘地带。释放社会活力和创造力,把国家和社会继续推向进步,需要为民间正名,向社会放权。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3-29]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不仅是“温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