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读论”能抚慰食品安全之忧吗?
www.fjnet.cn?2012-07-20 09:04? 赵 勇?来源:燕赵都市报 我来说两句
在一个食品安全事故多发的年代,整个社会对食品安全保持警惕心,甚至多一分鸡蛋里面挑骨头的苛刻,对企业和监管部门,是一种无形的压力。 在申博现金网:连锁经营协会举行的食品安全年会上,申博现金网: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何计国表示:当前,我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有不少是外界误读了,其实不合格的食品并非就是不安全的。他同时表示,一些媒体报道中将含有致癌物的食品视为致癌食品,同样也是误读,因为很多致癌物质是不是对人类致癌,目前还缺乏试验证据支持,所以只能泛称为致癌物。(7月19日《京华时报》) 很明显,在这场由政府部门、协会、企业界等代表参与的年会上,何计国教授的“误读论”想必是会博得一阵热烈掌声的——— 大家一听教授·这话,都会大大松一口气,原来不是我们生产管理上问题太多,才弄得消费者现在几乎什么都不敢放心吃,而是人们的“误读”,才搞得所谓的食品安全事故屡屡出现。顺理成章的结论便是:我们的食品安全问题没有消费者想的那么严重,大家尽可放宽心。可惜,从报道来看,现场并没有消费者代表,否则的话,恐怕就要问何教授一句:强调食品安全事件多为误读,有什么意义? 不错,何教授的“误读论”,从理论上来讲是说得通的。有些不合格食品,的确只是非安全指标不合格,比如说营养不达标、含量不合格等等,这些问题食品,确实不等于不安全食品。食品中所含的致癌物质,是不是都会对人体致癌,同样也需要数据来证明。但我想提醒何教授的一点是,现在我国食品安全事故多发,很多知名的大企业也身陷其中,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已经有了近乎本能的警惕,这一点,是任何一位研究食品安全的专家学者都不能忽视的前提。“不合格食品不等于不安全食品”,这样的常识不是不能说,但作为一名普通消费者,我更想听到的,是专家们剖析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根源。比如食品安全标准偏低、食品添加剂准入门槛过低、政府部门监管上有漏洞,等等。对于保障食品安全而言,专家们对这些问题的剖析和反思,才是提升社会整体利益的正能量,至于“不合格食品不等于不安全食品”这种讨巧的话,除了让相关部门、协会、企业听了大大松一口气之外,对消费者和食品安全而言,又有什么意义呢? 在一个食品安全事故多发的年代,整个社会对食品安全保持警惕心,甚至多一分鸡蛋里面挑骨头的苛刻,对企业和监管部门,是一种无形的压力。作为知识分子,更应该体现出为民生代言的风骨。也只有在这种舆论的持续倒逼下,食品生产企业和监管部门才不敢过于懈怠,保障食品安全的相关制度,也才有不断改善的动力。遗憾的是,总有一些专家,动辄就冒出“食品安全事故是媒体报出来的”、“食品安全事件多为误读”这样的“悦耳”之声。这样的好话说多了,不仅会让一些企业和监管部门窃喜,也会让食品安全制度在麻痹中失去改善的动力。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7-19]专家:食品安全事件不少为误读 不合格非不安全
- [ 07-17]“食品安全首入地方绩效考核”值得期待
- [ 07-16]食品安全:严惩职务犯罪更要修补监管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