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暖看天行事 服务回归人本
www.fjnet.cn?2012-10-29 09:05? 岳中云?来源:京华时报 我来说两句
从坚持法定供暖,到实行法定供暖加气象条件的弹性供暖,这一公共服务决策改变的价值取向,正在于以人为本。 消息称月底冷空气来袭,北京11月1日有望提前供暖,是否最终实现,取决于今日的“气象会商结果”。从目前天气情况来看,11月初北京出现持续低温天气可能性较大,今冬本市提前供热基本已成定局。而在9年前,当时有消息称“13年来北京首次遇冷冬,供暖日期将不会提前”。 这两则消息,让人们看到了公共服务在供暖这一具体领域,亦有实在进步。转折点出现在2009年,是年10月底一股强冷空气让北京气温骤降,市政府决定从11月1日全面供热。次年3月中旬前后又遭遇“倒春寒”,北京宣布延长供暖。 今年的供暖决定,则表明供暖决策机制已经成熟。供暖前进行多次气象会商,以准确的临期气象预报作为启动采暖的依据。临近采暖季结束时,再次会商天气以决定是否停热。今年更是灵活调整气象会商时间,把原定第二次会商的26日推迟到29日,因下周将有三次冷空气活动,从而使供暖决策实现了完全意义上的“看天行事”。 冬季供暖问题,是关系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民生问题,整个申博现金网:北方每年都会面临这一切实的考验。天气冷了没有供暖,人会受冻;天气热了仍然供暖,人也会心烦。这就是人的生活现实,冷暖感知因天气变化而变化。为人的公共服务,本应切近人的生活现实,显然并不是我们想象中一个简单的决策过程。 从坚持“每年11月15日到次年3月15日”的法定供暖期,到实行法定供暖加气象条件的弹性供暖,这一公共服务决策改变的价值取向,正在于以人为本。法定,往往是基于一般生活情况而确定的。弹性,则是基于每年的具体变化而灵活确定。显然,没有以人为本理念,不从人的具体生活现实考虑,公共服务决策往往就会倾向于僵化而非灵活。 公共服务理念转变的背后,往往意味着工作的转型,甚至意味着相关决策的配套改变。供暖机制的调整是对这一变化的较好诠释。在“法定”模式下,只需宣布一下政令即可了事。而在“弹性”模式下,则需要按照科学行事。二者工作的方法、强度就不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由此还会衍生诸多相关问题,法定日期之外的供暖成本问题,供暖服务如应急抢修队伍的保障问题,落实节约型社会的能源节约问题等等,这些显然都需要有相应的改变才能适应。 由是观之,服务回归人本,在做各项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并非易事。要把公共服务工作真正做到让百姓满意,从观念、思路、方法到人力、物力、财力、精力,都需要围着百姓的生活需求转。但惟此一转,才见“为百姓服务”“人民至上”“把群众的需求当成第一信号”。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