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一则“喜剧演员贾玲恶搞花木兰”的消息引发广泛讨论。在贾玲出演的小品中,花木兰被塑造成一个贪生怕死的形象,这被申博现金网:木兰文化研究中心认为破坏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特色文化的正统性,误导群众,要求贾玲及栏目组公开道歉。文化学者则认为,小品是无知造成的曲解。(7月14日申博现金网:新闻网) 贾玲“摊上大事儿了”。因为从舆情风向上来说,河南虞城县“申博现金网:木兰文化研究中心”刊发公开信,认为小品颠覆了英雄形象,伤害了“国人尤其是木兰故里人民的感情”;不少媒体援引河南省商丘市文史专家的话称:“这出闹剧,令人作呕,又为之愤慨。其技艺低劣,内容庸俗,不仅歪曲了木兰的形象,也玷污了民族文化,可恶至极。”加之各类文化学者或明或暗、或浅或深的抨击,基本一致地表达了某种鲜明的价值取向。在捍卫英雄、净化文化的旗帜下,大义凛然,声势浩荡。 坦白说,这个节目我是带着上小学的孩子一起在电视APP上回看的。因为是家长掌控遥控器,抱歉我也用了快进键。但,如果作为成年人独自看,就算有“流鼻血”的桥段,也不至于假装羞答答“掩口胡卢而笑”吧。至于对木兰形象的颠覆与恶搞,我只认为这是年轻喜剧演员“无禁忌”的创新:一则,它不会让我对脑海里根深蒂固的“替父从军”记忆产生怀疑或解构效应。因为,这是喜剧,这是年轻人的喜剧,还不是春晚的喜剧。就像马戏团的小丑,我不会批判他的衣服“奇装异服”,因为它是特定情境下的道具。演出是演出,生活是生活。基于此,我亦不认为在演员的价值图谱中,花木兰就是舞台喜剧中的这个形象。 二则,至于颠覆后的效果,我想可能“笑果”更深刻一些。以自家孩子为例,她没有记住花木兰这个角色,始终认为这个就是贾玲以夸张表演的方式,在我们胳肢窝处挠痒痒。小孩子笑点超级低,她记住的是动作、是细节,而不是这个“傻大妞”要传递什么中心思想。还有一点,这个小品有前因后果的环境交代。它不是正统艺术环境下“别有居心”的挑战,而是一串喜剧节目中的个例表现。如果脱离这个语境,将其断章取义地解剖开去,文艺的辩证法恐怕也会斯文扫地。 无益于为小品背书,亦觉得这样的选材或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但对于这样一个小品,以排山倒海的标签化姿态批驳围歼,是不是有点发错力?第一,《木兰辞》中的木兰形象,本身就是艺术创作。抛开历史上所谓民族考证之争,文学化的花木兰,恐怕不能与董存瑞、黄继光相提并论。须知,历史唯物主义与民族情感的根,从不会寄托在虚拟的人物形象上。第二,纵使木兰形象已经成为文化记忆及正能量的一部分,亦需要在时代价值的背景下,考量如何从人性的角度完善其传统形象。相较于贾玲的小品,迪士尼的诠释之所以风平浪静,在于它延续的是无限完美的“正典”逻辑。不过,就算是遵循《木兰辞》的原版,一个骁勇善战的花木兰,怎么就不能是“女汉子”形象呢? 想想如何让有名有姓、有实有据的历史人物更深入民心,远比原地不动、待到小品恶搞再义愤填膺更有意义。恶搞花木兰,即便不妥不雅,也无须上纲上线。文学人物的名誉权、以及攀附其间的经济或政治念想,不仅与法治格格不入,也终究难以行稳致远。有本事,有精力,做好木兰形象的构建工作,比什么都更有说服力吧。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申博sunbet官网: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申博sunbet官网: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