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更需珍视阅读过程
2025-04-24 10:09:43? ?来源:四川日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
□四川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余姝满 4月23日,我们迎来第30个“世界读书日”,一个提醒我们珍视阅读、尊重知识的日子。今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主题定为“阅读:通往未来的桥梁”,倡导通过阅读开拓视野、传递智慧,为人类共建更美好的明天。 每一年谈论阅读,都有不一样的感受,尤其是在AI时代,需要用“新眼光”审视阅读。一个我们并不陌生的场景:打开人工智能大模型对话框,输入指令要求,一篇文章、一本书的主要内容、核心观点就可以“一键提炼”,清晰罗列。那么,问题来了,AI时代,还有阅读的必要吗?答案是肯定的,也是坚定的。 阅读不是节日限定,而是生活日常,已经成为共识。大多数时候,阅读既追求获取信息与知识这一结果,也享受阅读过程的魅力。AI时代,当“一键输出”愈加高效,阅读过程本身的意义越是需要被强调。直接跳过阅读过程,就是跳过训练思维、体验审美、共鸣情感、精神享受的过程,阅读的意义也随之消解。AI虽可一步到位输出结果,但阅读不是只寻求“标准答案”;AI的信息更新速度远超人脑的缓存能力,从这个角度出发,阅读早已不止于“获取信息”。正如“阅读:通往未来的桥梁”,“我”是主体,在阅读中链接万物、关联他人,开拓认知边界、打破偏见牢笼,进而连接起一个宽广而厚重的世界。 媒介技术在变、阅读形态在变,但阅读的意义没有变。我们不必纠结是“有形之书”还是“无形之书”,关键在于如何阅读。 当下,有两种阅读趋势比较明显,一种是“快餐式阅读”,另一种是“投喂式阅读”。这是一个追求效率的社会,用最快速的方式、最便捷的工具,获取最有价值、最具适配性的信息,无可厚非。但“快餐式阅读”就像吃快餐,偶尔吃吃可以,长期表面化、短暂性、碎片化地阅读,就需要谨慎了。“投喂式阅读”,则是不主动去“挤”和“钻”,乐于被动等待“投喂”。信息丝滑地进入大脑,但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没有“啃”的过程,很难内化沉淀为自己的东西,久而久之,容易逐渐失去阅读文本、分析文本的能力。值得警惕的是,一旦被算法精细化地“投喂”太多,人的视野会变得逼仄狭小,极易陷入“傲慢与偏见”的泥淖。 AI应用,既极大提升了阅读效率,也让阅读面临更大的挑战。新技术之下,人们往往被各种算法包围,被各种碎片化信息占据,保持深度阅读、独立思考,避免被算法推荐和信息茧房所束缚,就显得更重要了。深度阅读是思想冲浪,是使劲地啃、吃力地啃,一点一点地把书读透。“读厚”,向广处延展;“读薄”,过滤凝练、去粗取精,在由“厚”而“薄”中,强健精神筋骨。 不把阅读过程“外包”,阅读过程本身就是意义。就让每一天都成为我们的读书日,在阅读这座桥上品味万千气象,更好汲取拥抱未来的力量。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申博sunbet官网: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申博sunbet官网: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