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训已成为站队列、拔军姿、整内务“老三样”,最后接受校领导检阅的作秀项目,缺乏现实教育意义。作为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军训改革也应提上议程。】
近年来,各类“问题军训”事件频发,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凸显出现行军训制度已不太适应新时期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也不适应新时期国防教育的需求,需引起高度重视。
根据我们的调查,现行军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军训目的不太明确。以大学的军训为例,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2006年修订)的要求,大学生的军事课由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课组成,军事技能训练时间为2-3周,实际训练时间不得少于14天,学生集中统一进行训练;军事理论课为36学时,列入教学计划中进行。这种课程的安排是合理的,但军训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能达到军训的目的?军训中侧重组织纪律性,还是培养理想信念和意志品质?这些问题在目标设定时都未进一步明确,在具体的实施中更没有得到解决。
还有,军训课程设计不科学。现在的军训内容明显不能够适应时代的要求。多数学校侧重于军事技能训练,对军事理论课程重视不够,且内容单一僵化。军训已成为站队列、拔军姿、整内务“老三样”,最后接受校领导检阅的作秀项目,缺乏现实教育意义。同时,缺少对当下青少年身心状况的调研和关注。
也要看到,军训组织缺乏保障。教官缺乏,有的省市驻军少,无法满足当地军训需求。场地缺乏,受区域差异等原因影响,经费保障不统一,学生人均负担不平衡等问题。
作为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军训是大中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为此,改进军训势在必行。
首先,军训应更加侧重培养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注重国防教育的连贯性,形成大中小学连贯的国防教育体系。
其次,科学设计军训课程,明确考核目标。结合青少年个性特点,改进军训课程形式与内容,减少“老三样”军训课程内容的比例,增加符合教育特点、现代战争需要的实用性、互动性、实践性强的军事课程设计。对军训效果的考核目标进行分阶段评价,考虑连续性、综合性评价,增加对教官考核项目,细化各类考核标准,避免考核的应试化、形式化。
从对参训教官选拔、培训以及场地方面,再到经费保障,都需要规范组织军训保障体系。最后,完善监管,加大对经费使用、用品质量的监督,遏制相关环节可能发生的贪污腐败。建立教师、学生、学生父母等相关人员的投诉渠道,引导其履行监督权利。
□朱永新(全国政协常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