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他们高兴得太早了。2009年的最后一天,上海的乳品有限公司因涉嫌生产、销售三聚氰胺超过国家标准的乳制品,被监管部门依法查处。可惜的是,这一查处措施迟了8个月。
对于上海熊猫乳品问题的查处,早在2009年4月已经进行,但在之后长达8个月的时间内,一直处于对公众“保密”状态。为何政府部门在查处了8个月之后,才把情况通报给公众?上海当地一些业内人士透露,他们其实在此前就知道了这一事件,但是被告知要“保密”,“不能说”。对于原因,他仅表示,“目前乳业恢复形势很好”。
原来如此。在这句话面前,映照出我等升斗小民眼界的“小”来,只想着个体的生命安危,没有大局观,站得不够高,看得不够远。2008年9月,全国性的三聚氰胺事件爆发之后,乳品行业声名狼藉,小作坊自不必说,一些知名品牌也纷纷落马,整个行业在消费者的失望和不信任下,遭受重创。慢慢地,我们忘记了那些不愉快,相信一场大荡涤后会有更加规整的秩序和更加严格的市场自律。我们继续喝着牛奶,喝出了乳业的再度繁荣,2009年前三季度,行业景气指数为95.5点,距离最高点仅差4.5点。
然后那个幽灵又来了。而居然相关部门瞒了我们8个月。难道非要等它戕害足够多的民众,吸取足够多的“养分”分娩出“下一代”才行?如果这样的话,8个月属于早产,胎儿尚未发育好,有关部门何妨再养两个月,再把这个怪胎放出来?
上海熊猫乳品的问题产品是使用了此前被查出含有三聚氰胺的奶源所致。这说明当时市场上流通的一大批问题产品的监控出现了空白,那么相关的质监部门当时干嘛去了?当时没干啥,现在就不好回答当初的问题奶源怎么没被销毁反而又重出江湖,想了8个月了,这个问题的答案想清楚没有?
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申博现金网:经济需要恢复,跌至低谷的乳品行业需要恢复,但是以恢复行业经济的名义而置民众的安危于不顾,把有害的信息当宝一样藏着掖着,这样的“大局观”冷漠至极,狭隘至极,让人愤怒至极!
2010年新年的第一天,全国许多手机用户都收到了一条来自三鹿等22家奶制品责任企业对问题奶粉事件的道歉短信。短信中写道:“决心以此为戒,杜绝不合格产品,诚恳接受社会监督。”这样的短信以后还是别发了,有没有不合格产品,我们不知道,只有质检部门才知道,可人家知道了就不告诉你,你能奈何?
' />记得2008年毒奶粉事件爆发的时候,是上海的《东方早报》一位记者率先点了当时还活着的“三鹿”奶粉的名号,最终引爆了这个事情。其时乳品行业真可谓哀鸿遍野,甚至有某乳品公司打出了亲情牌,以国外资金、注册之身而大谈自己是民族企业云云,抓救命稻草的心态一览无余。
时间才过去十数个月,上海的“熊猫奶粉”再次被查出含有三聚氰胺。当“三聚氰胺”这么熟悉的名字,再一次在媒体冒着万千风险捅破毒奶粉黑幕的上海出现,这确实有了讽刺的意味。
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与三鹿毒奶粉事件相似的是,上海的“熊猫奶粉”被查出问题也并非是在这几天,而是在8个月之前就已经东窗事发。我们回想一下,8个月前就查出问题的话,距离大规模的毒奶粉事件也不过半年的时间,这已经不是胆大妄为了,而是根本就有恃无恐。
何以有恃无恐?毒奶粉事件几乎颠覆了申博现金网:乳品企业的江山,虽然在当时某些机构,曾有计划地爆料某些进口乳品如何不好的新闻,但大厦将倾是显而易见的。半年的时间并不能让申博现金网:的乳品企业恢复元气,此时再出现一家顶风作案者,估计申博现金网:的乳品业就真的成了上海的“楼倒倒”,再也站不起来了。
也正因为如此,很让人怀疑,是谁在携手力挽狂澜,压制消息长达8个月之久,让“毒奶粉”逐渐成为一个几乎被遗忘的词?数字显示,2009年前三季度,国内乳品产量累计高达1423万吨,同比增长3.42%,乳业产品销售率整体超过95%,行业景气指数为95.5点,距离最高点仅差4.5点。这时候再出事的话,也不过是小小地动摇一下销售数字,因为我们的消费者毕竟是健忘的,即使不健忘的话,有些人也能让他们健忘起来。
瞒报才是最可怕的“三聚氰胺”,从8个月前“熊猫奶粉”被查出有问题到如今,这则消息一直处于严格“保密”的状态。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企业为了自己的生存,从而下了大力气做好公关工作;二是相关部门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从而把很多消息屏蔽掉。
所以,您说这个让毒奶粉横行的通行证是谁发的?有人说,这像一些地方的房地产业一样,是商人绑架了有关部门的结果,这个说法当然是不对的。因为在黑奶粉掀起的舆论大潮下,光是一个企业的公关行动,可能还没有这样的勇气与力量。
记得在2008年三鹿毒奶粉事件刚刚被揭露出来时,我写评论说过:在一个官方对这种事情进行掩盖的地方,这种毒害社会大众的事儿就会不断发生,即使不是三聚氰胺也会是别的东西。道理很简单,某些人想到了经济发展,想到了官帽前途,但从来没有想到过“人”的价值。
此话并不是我有先见之明,而是有无数已经发生过的事实作为蓝本。食品安全出了多少事?建筑质量出了多少事?当然,在一些领域当中,这种事情是反复出现的。其实“熊猫奶粉”这件事唯一给予我惊讶的,倒是复发时间竟然如此之短。不过这也不奇怪,因为太多的先例在证明这一切,这是我们应该想到的。
' />1 月5日《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上海市食品安全联席会议办公室近日发布消息,上海熊猫乳品有限公司(简称上海熊猫公司)因涉嫌生产、销售三聚氰胺超过国家标准的乳制品,被监管部门依法查处。据透露,监管部门早在去年4月就对上海熊猫乳品问题进行了查处,但在之后长达8个月的时间里,这一消息一直处于严格 “保密”的状态。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2008年,以河北三鹿奶粉为代表、包括上海熊猫奶粉在内的一批奶制品被查出三聚氰胺严重超标,引发了申博现金网:奶业一场空前的大地震,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任度降到历史最低。谁能想到,申博现金网:奶业好不容易刚刚走出信任低谷,就有不良企业旧病复发,重新干起了伤天害理的罪恶勾当。
让人万难理喻的是,和当初三鹿公司及当地政府部门一再瞒报问题奶粉情况一样,上海熊猫公司被查处后,除在质检、卫生系统内部被几次点名外,有关方面要求知情者严格“保密”、“不能说”。若不是浙江熊猫乳品有限公司(简称浙江熊猫公司)担心经销商将“ 浙江熊猫”误认为“上海熊猫”,特发布律师声明澄清两者无任何关系,由此向外界撕开了一道口子,上海熊猫奶粉三聚氰胺严重超标的问题,很可能至今仍然处于高度“保密”状态。
当初三鹿公司及政府有关部门对问题奶粉情况按下不报,据说是为了“维护稳定”。这个理由看起来冠冕堂皇,但事实证明,瞒报的结果非但未能维护稳定,反而在相当程度上危害了社会稳定,其教训是十分深刻的。有关方面此次对查处上海熊猫公司的消息严格“保密”,据说是为了巩固目前乳业恢复的良好形势,这个理由同样是荒唐可笑又不堪一击的。试问,假如不是“保密”工作出了“意外”(浙江熊猫公司发布律师声明),有关方面是不是还要继续“保密”下去,一定要等到发生婴幼儿食用奶粉后患病甚至死亡的严重问题,实在隐瞒不下去了才罢休呢?真要到了那个地步,乳业恢复的形势必将彻底毁于一旦,后果实在不堪设想。
食品安全问题固然可怕,更可怕的是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意瞒报,瞒报是最最可怕的“三聚氰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