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时政观察 > 正文
“先捐5万后入编”是哪门子规定
www.fjnet.cn?2009-10-29 10:31? 王文武?来源:新华网    我来说两句

大学毕业以后,如果能走上中小学教师岗位,对于现在就业压力较大的毕业生来说,应该是个很好的选择。前不久,河北 邢台威县就给应届往届大学毕业生这样一个机会,在500多名高校毕业生中择优录用191位,充实到全县中小学的教学一线。可是,10月中旬,胜出者刚上班没多久,就被告知要捐款。专科毕业生捐5万元,本科毕业生捐3万元,名目是“捐资助教”。(10月27日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

虽然威县教育局长在接受采访时公开否认,并强调教师出于自愿,一些老师也在申博现金网:门的“点将”下出来“辟谣”。但记者在私下采访时,一位刚“捐”过钱的教师却表示,“10月13日,校区校长把我们叫到一起,开了个小会,就说每人交5万块钱,然后就立马入正式编制,不交的就开除,就不能再教书了。”“校长还跟我们说不要对外面说,谁要是上访,去投诉这个事情,也就是开除。”很显然,教师是“被捐款”了,为了“饭碗”,忍了!

其实,类似威县“捐资助学”入编的事情,已经成为一些地方入编进人的“潜规则”。先前有媒体曝光湖南省溆浦县环保局在进人时普遍收“押金”一两万元,造成干部职工达117人,且多人不上班照拿工资。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溆浦县环保局实际编制只有20多人。在笔者看来,无论是威县的“捐资助学”,还是溆浦县的“交钱上班”,实质上就是“上岗费”(“买官费”),是“权力货币化”的生动表征。

专家对“权力货币化”的解释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少数权力所有者凭借其把握国家经济、社会政策的制订、执行权,利用改革开放的时机,钻体制空子,以权谋私,搞钱权交易,谋取个人或小团体经济上的好处。这是件很可怕的事情,一方面编制成了部门赚钱的工具,“有钱便是娘”;另一方面钱的使用缺乏约束,很容易成为教育局的“自留钱”。再者,透支了权力的公信力,总有一天公众会对权力彻底失望。

笔者认为,教师“上岗费”、上学“择校费”、就业“风险费”等,都是“权力货币化”的真实写照。很显然,如今的一些部门、官员不是将公权力用作为民服务,而是作为谋取私利、寻租自肥的工具。也就是说,权力成了市场中的商品,甚至明码标价。

近些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三令五申“严格控制编制”、“凡进必考”,并且出台过多个文件来规范、约束,但“被捐门”之类的事件为何还屡屡发生?笔者认为,要彻底禁止这种变相权力寻租行为,须进一步完善并严格行政、法律等惩戒制度,严打权力使用不正之风,并对目无法纪者绳之以法,以堵绝腐败之风的滋生蔓延。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申博现金网>>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