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教授的坚持为何难成“教育美谈”?》
8名复旦大学教授联名请求学校破格录取一个国学“天才”。但因高考成绩离规定有6分之差,陕西省招办拒绝投档。西安市高新一中的高三应届生孙见坤征服了教授的心,也摸到了大学的门,却“搞不定”招办的章。 (《申博现金网:青年报》8月25日)
对于这一新闻,舆论很纠结。有人希望对其能破格到底,毕竟人才难得;也有人反对再对其进行所谓“破格”,因为这名同学,已经享有了复旦大学5%自主招生的录取优惠,仅需要达到当地一本线即可被复旦录取,只能怪他的高考分数比一本线低6分——目前的自主招生就是这样的规定,陕西省坚持规定,是正确的。而且,正如陕西省招办所顾虑的,如果这次为孙见坤开了这个口子,“条子生”、“关系户”等腐败问题就会接踵而至,来年将冒出申博现金网的特例,分数不达录取线,却可以通过教授的坚持,进入名牌大学。
在现代教育史上,通过教授的坚持,就把某位学生录进大学,留下了诸多“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教育美谈,比如,当年数学、化学、物理、英语总共只有25分(百分制)的钱伟长,却被清华大学录取,而且,物理只有5分的他,居然通过游说系主任,进了物理系,这让人见识了当时教授的声望,以及当时大学的公信力、办学活力。而且,这不是个例,几乎是当时大学教育的常态。可为何现在,教授的坚持,却可能(甚至很多人相信)变为“条子生”、“关系户”的交易呢?
这是因为今天的大学,已不是那样的大学;今日的教授,也不是那时的教授。我国当前的大学,普遍存在行政化问题,行政力量主导教育、学术管理与决策,教育和学术的尊严在一定程度上受损,更别提教授个体的教育声誉与学术声誉。
在我国,大学推进自主招生改革,也由此陷入两难困境,一方面,从教育发展看,大学只有自主办学,才能使学校具有灵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语),没有办学自主权的大学,只能失魂落魄;而另一方面,把办学自主权交到缺乏教育声誉与学术声誉的办学者手中,人们担心,极有可能被乱用,教育的公平将失去保障。
在这种两难困境中,我国推进高校自主招生改革,选择了赋予高校有限自主权的方式,即高校先对学生进行自主招生测试,确定学生的自主招生资格,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再参加统一高考,统一高考成绩必须达到规定的要求(一本线或者低于高校当地录取分数线10-20分),这种模式,本来是兼顾公平和自主权的“理想模式”,然而,这种“理想模式”,导致的结果,却是半吊子的自主招生,以及公众的普遍质疑。所谓半吊子自主招生,从孙见坤同学的录取结果可见一斑,高校并没有真正选择学生的权利;而公众之所以质疑,是由于获得有限自主权的高校,并没有对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公众对高校的有限自主权,也不放心。
我们以为,突破困境的途径,应是在赋予高校完整的办学自主权基础上,建立高校合理使用办学自主权的办学制度,以及受教育者选择教育的机制。
以自主招生改革而言,进行自主招生的高校,应同步进行如下改革:其一,高校内部管理的改革,建立教授委员会,由之下的教育委员会,负责学校的招生事宜,招生标准、招生过程全部公开、透明。其二,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高校的改革,对于自主招生高校,一名考生可同时获得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自由选择其中一所学校,这种学生对学校的选择,将促进大学竞争机制建立,受教育者的权益才能从根本上得到尊重。
如果这两方面改革无法推进,那么,我国大学将很难获得公众的充分信任,于是,自主招生改革,将会一直在“谈到人才时渴望改革,谈到公平时反对改革”的无休止争论中,贻误时机,而事实上,培养人才和教育公平,完全可以结合起来,实现这两者结合的,就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我国《教育规划纲要》已经对此做出了规划,但这一改革,取决于教育管理部门是不是真正放权,学校的行政领导的权力是不是真正受制约,教授能否获得充分的自主权,学生是否拥有选择教育、评价教育的权利。
- 2009-12-16“莫把天才孩子当天才养”提醒了我们
- 2009-06-23这位“达人”确实够天才,不过他的甲骨文写给谁看?
- 2009-02-10金融官员怎成不识谱的音乐天才?
- 2009-02-05扔鞋的天才与猪头
- 2008-08-14“天才”菲尔普斯带来的的启示
- 2008-08-12姚明口才不逊球技 刘翔则是天才智慧
- 2008-07-03天才少女为何变成了“姚抄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