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皆祸害”,这是豆瓣网一个拥有近7000名成员的网络讨论小组,“祸害”,80后子女形容50后父母——他们的父母多为小学老师,在子女眼中,是一群“僵化的国家教育机器的最末端执行者”,他们“逃得掉沉闷无趣的小学,却永远也别想从父母那儿毕业”。

以上引文出自近期南方周末的一篇报道《父母皆祸害?》。该报道通过简单归因于两代人之间不可避免的代沟和青春期反叛,把“父母皆祸害”变成了任何地方、任何时代都存在的问题,等于将问题消解了。

古代社会变迁缓慢,父母的观念和经验对儿女来说是宝贵的精神和知识财富,与之相比,代际冲突带来的伤害算不了什么。只是到了近代国门打开,社会变迁加剧,使父母的观念和经验贬值,传统的代际关系处理模式才变成子女难以承受的约束。这或许可以解释“五四”那一代人对父母的反叛,但是却难以解释今日申博现金网:更为剧烈的代际冲突。

为什么“父母皆祸害”小组的成员以小学教师的儿女占比最高?我父亲就是小学教师,我哥哥是中学教师。如果我的印象还算准确的话,中小学教师的孩子是高考成功率最高的群体,即使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那样剧烈的竞争环境下考上重点大学的也很多。为什么成功率高反而感觉不幸,反而对父母怨气冲天?这个群体最突出的特征,是他们与申博现金网:内地的教育有着最密切的联系。对于中小学教师的儿女来说,学校是学校,家庭还是学校!“父母皆祸害”表达的首先是而且主要是对这种摧残人的填鸭式教育的不满,跟教育不公或社会不公至少没有直接关系。

这个群体的另一特征,是当上世纪80年代农民普遍生二到三胎、县城的工人也有不少生二胎的时候,他们已经是独生子女。过去孩子多,父母财力和精力都有限,一般会选择一个能读书的孩子去读高中、大学,其他的孩子就近读个小学或初中毕业就算了。但独生子女成了父母唯一的希望,不管你愿意不愿意读书,不管你适合不适合读书,他们都逼你读书,读那些无趣、无用但考大学必考的书,读了一遍又一遍,直到考上大学或考上他们认为够档次的大学。


大学扩招迎合了独生子女父母的这种心理,反过来又进一步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大学扩招,结果是谁考上了普高谁就考上了大学,于是高考竞争前还有中考竞争,把对高中生的摧残下移到初中生身上。大学扩招也给了许多本不抱希望的父母以希望:对于那些小学成绩太差的孩子,父母原本是有可能不再逼他们读书的,但是大学一扩招,父母觉得有希望了,于是也逼着孩子读书。大学扩招还严重降低了大学毕业生的质量,榨干了学生父母的血汗,制造了天文数字的高校债务,最终把行贿变成了毕业实习(因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远比民工激烈)!

此外,独生子女政策强化了父母心中“孩子是父母精神和肉体延续”的感觉,强化了父母与子女相互间的情感依赖(父母没有其他子女,孩子也没有兄弟姐妹)。家务负担的减轻使父母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全方位干预孩子的生活;经济负担的减轻使父母有能力资助孩子买房、买车,从而把对未成年孩子的干预延伸到对成年孩子的干预。少数独生子女父母甚至把男孩当女孩养,或者把女孩当男孩养,给孩子的终身幸福造成巨大的阴影。

长期受父母操纵的独生子女一方面生活自理能力差,不能吃苦,不得不依赖父母;另一方面又因为从小缺乏兄弟姐妹间的竞争与合作、冲突与妥协的磨练,习惯于自我中心。“父母皆祸害”的说法,就是独生子女不善于处理与父母之间观念冲突的典型表现。

持有“父母皆祸害”想法的80后,如果养了孩子而摇身一变为父母,那倒真是万幸,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减轻当父母的“祸害”程度就是了。

“父母皆祸害”说法更大的危害,会不会是以拒绝“祸害”下一代的名义不生孩子、不养孩子,让“祸害”自己的父母遭受断子绝孙的报应。一些人因为害怕当“孩奴”而不生,一些人因为拒绝“祸害”下一代而丁克,一些人因为娶不到妻子而光棍,一些人因为没有生育能力而无后,一些人早夭,一些人外流,申博现金网:人口的下降趋势和申博现金网:生育文化被破坏的程度,可能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 />
上周《南方周末》以很大的篇幅登载了一篇题目惊悚的报道:《80后子女形容50后父母“父母皆祸害”? 》,报道缘起于豆瓣的一个名为“父母皆祸害”的小组。

小组成员的父母多为小学老师,在子女眼中,是一群“僵化的国家教育机器的最末端执行者”,他们“逃得掉沉闷无趣的小学,却永远也别想从父母那儿毕业”。 这篇报道引起了社会广泛的讨论,有人认为将父母形容为“祸害”实在是不可思议。其实,这样的年轻人多数并非忤逆不孝的冷血动物,而是用这种耸人听闻的话语表达自己对陈旧的教育制度、压抑的家庭环境和思想保守的父母一种反抗而已。比起90余年前的“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一些人,这些人对父母的“反叛”根本算不了什么。

以“五四”运动爆发为标志的新文化运动,张扬的是“反封建”、“民主、科学”的大旗。而“反封建”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反抗封建家庭制度以及这一制度的核心:父权。“审父”成为那一时期许多新文学作品一种重要的主题。巴金的《家》不知引起了多少年轻人的共鸣。而巴金在成都读书的老师吴虞,更是反抗“父权”家庭制度的急先锋,他批判儒学中以孝为中心的封建专制和家族制度,认为封建家族制度是专制制度的源头、祸根,必须彻底给打倒、推翻。胡适称他为“申博现金网:思想界的清道夫”,“四川只手打倒孔家店的老英雄”。他和其父的关系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在日记里称其父亲,一口一个“老魔”,其父死后,他写信给住宿学校的两个女儿,“告以老魔径赴阴司告状去矣!”那可比“父母皆祸害”过份多了。

可这样一个“反封建”的老英雄,不免于“多年的媳妇熬成婆”的传统路径。他总想控制自己女儿的生活,包括婚姻,和女儿的矛盾,就像当年他跟父亲的矛盾一样不可调和。他在日记中说自己的女儿:“不甚解事,字尤恶劣,以此程度来京留学,将来未知何如,恐徒累老人耳。”他对骨肉亲情的认知是:“当自觉悟,宁我负人,毋人负我,不仅曹孟德为然,恐世上骨肉亦多不免。”


世上做子女的,心路历程不同程度上和吴虞相似,只是没有吴虞与父亲、女儿的冲突那样剧烈。青春期的儿女,多半是不满父母的保守、陈旧,可自己为人父母后,又会让子女觉得自己不开明甚至讨厌。《南方周末》报道中一位“父母皆祸害”的骨干成员方馨,在女儿出生后,将大部分精力投在女儿身上,她那位曾让她讨厌管得太多的母亲说她,“还不是和他们一样,将自己期待的模样,早早就强行施加到了她可怜的外孙女头上。”可见太阳底下无新事,吴虞的故事总在一代代重演。

为什么申博现金网:的父母,不能像英、美、加等西方发达国家那样,给子女充分的自由,让他们天性得到释放,快快乐乐地成长呢?难道申博现金网:的父母天生就是“虐待狂”?

深究其原因,除了要看到申博现金网:人口多,竞争激烈这一客观因素外,还要看到申博现金网:从满清皇帝逊位至今快100年了,但一种公平竞争、法制健全、私权利得到充分保护、公权力受到有效制约的社会制度并没有建立起来,而教育制度是整个社会制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宏观制度最为精确的体现。父母往往为了儿女的未来,不得不让子女削足适履式地去适应社会种种并不公平和人道的明规则和潜规则,这就容易违背儿女的天性,由爱带来恨。

“父母皆祸害”小组成员的父母最具代表性。小学老师、中学老师、医院的大夫、小公务员、国有企业的基层管理者……这些人既不能像那些大富大贵的有权者和有钱者那样,掌握着充分的资源,可以让子女超越现行体制的种种限制,甚至一步到位把他们送出国;又不像那些可怜的农民和下岗工人那样,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给子女成长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人脉关系。而这些处在中间层的父母看到了社会竞争的残酷,也熟悉种种潜规则。他们不可能让自己子女做扑火的飞蛾那样去反抗种种欠公平的制度,只能让子女去适应。比如他们知道所谓的“素质教育”当不得真,子女稍稍松懈就会在升学考试中残酷地被淘汰;他们知道让子女大学时入党,会对毕业时找工作大有用处;他们知道使桀骜不驯的子女变得性格温顺乖巧,去职场后会更受领导的欣赏……在这一切没有根本改变之前,哪个父母敢让儿女“万类霜天竞自由”?那位因女儿出生和母亲矛盾化解的方馨,就是最好的例子。她为什么要托同学从香港快递奶粉?因为她不愿意自己女儿受到三聚氰胺奶粉的伤害;为什么她想买套学区房,尽力让女儿从小学到大学,都能上北京最好的学校?因为她深深体会到申博现金网:教育的不均衡,同一城市甚至同一城区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彼此教学质量可能有天壤之别。

人常说,不养子女不知父母苦。也可以说,不养子女不能理解父母的无奈。看上去是“祸害”的父母,让子女去穿一双双强势者制作的、极不舒服的“鞋子”,那是不得已。

“父母皆祸害”,其“祸害”形成的源头是什么?这才值得那些已经长大成人、曾怨恨过父母的子女深思。

' />
近日一个名为“父母皆祸害”的豆瓣网络讨论小组引起热议。(7月22日《长江商报》)

如果单看“父母皆祸害”五个惊悚的字,从感情上确实很难让人接受,特别是会伤为人父母者的心。

在我看来,这个名字“冷血”的网络小组所讨论和倡导的,不过是每代人都面对的老问题——

—对僵化的教育体制、压抑的家庭环境以及持迂腐、保守思想父母的反叛。

每一代人年轻时,多半都不满父母的守旧和约束,但几乎毫无例外的是,当他们自己为人父母后,又让下一代觉出自己的厌烦和保守。

最简单、最概括的原因,是我们社会竞争太激烈。每个做父母的,不得不从小方方面面都要求自己的子女。“父母皆祸害”小组成员其父母多是工薪阶层,恰恰是这个社会普通人群的代表。他们没有让子女一步登天的能力,但他们也并非一无所有,他们知道这个社会的明规则,也通晓这个社会的潜规则,他们只有让子女削足适履地适应所有这一切。在这个过程中,难免让子女觉得不舒服、讨厌。

这个网络小组的骨干成员方馨,当她女儿出生后,她不再是反叛父母的“孩子”,她信不过大陆的奶粉,托人从香港快递过来;耗尽积蓄买了套学区房,以便让女儿从小学开始能有更好的教育……为什么她会这么做?没有一个父母生来就是“虐待狂”,被称作“祸害”的父母,被迫让子女讨厌,源头值得深思。

' />
“父母皆祸害”这话够劲爆够惊悚吧?它带有强烈的网络传播色彩,取自豆瓣网一个名为“Anti-Parents父母皆祸害”的小组,创建于2008年1月。直到前不久南方的报纸公开报道后,此前只有圈子内成员才知悉的小组,突然赢得极高曝光度。

曾有门户网站打出“无跟帖,不新闻”的口号,它生动地说明了网上新闻传播的交互性,也说明这是一个表达诉求异常强烈的时代。权利觉醒,民智已开,没什么能阻挡人们对新闻事件和社会现象发出自己独立的见解。除了盲目跟风抑或“沙发”、“顶”之类的灌水帖,哪怕是一些只言片语的跟帖,也能激起舆论风潮,乃至引起大范围的关注和讨论。这种关注和讨论,是推进社会进程不可或缺的一环。

而要从每天海量的信息之中脱颖而出,没有一定的新奇性、颠覆性元素,是难以想象的,这也是芙蓉、凤姐等网络炒作和网络推手层出不穷的原因。具体到“父母皆祸害”一事,其道理类似。当然,这个小组不一定就是主观的恶意炒作,毕竟它已默默存在两年多,取个这样貌似夸张的组名,在网上其实也很正常。

而且,在新闻沸点越来越高,连跳楼等都难以引起关注效应的当下,“父母皆祸害”这一网络小组的讨论话题能引起舆论广泛兴趣,很大程度还是得归因于“父母皆祸害”这个惊悚的名字。“无跟帖,不新闻”,同理,有时是“无惊悚”则“不讨论”,更无跟帖了。只有引起广泛讨论,才能引起注意。

父母之爱在这个小组的成员眼里,成了“父(母)爱恐怖主义”。这只是网上无聊少年玩的恶意噱头吗?显然不是,他们列举的一些事实,我们可能都无从否认,哪怕你是出于一片爱心。但从客观效果上讲,爱的方式方法不当,也可能让被爱者背负莫大的情感压力。这就成了一种带有负面效应的反作用,也即俗话说的好心办坏事。


就如这个小组的宣言中所写的:“我们不是不尽孝道,只想生活得更好。在孝敬的前提下,抵御腐朽、无知、无理取闹父母的束缚和戕害。这一点需要技巧,我们共同探讨。”我愿意相信,这是小组中每个为人子女者的真心话,也希望每个父母能和子女进行将心比心、推心置腹的交流,把孩子眼中所谓“腐朽、无知、无理取闹”的理念和要求,拿到桌面上一条条地讲清楚、弄明白,看看问题到底出在自己身上,还是孩子的理解角度有问题。

就算代沟是一代代遗传的病毒,也一定能找到相应的补丁或杀毒软件,关键是我们有没有平心静气地面对和解决这个问题的耐心。假如仅凭“父母皆祸害”这一耸人听闻的网络名词,就先入为主地将这一小组中的孩子“妖魔化”,认为他们是一群不知感恩、不知进取、只会在网上胡混的小太保,那就会让这一网络事件陷入误解甚至恶化的漩涡中。

“顺我者昌逆我者呸”,这只是互联网新生代混迹网络的代号,不少连网都不会上的父母,又可曾真正俯身来试图理解孩子们的心思,找到现代的科学的平等的教育子女的方法和途径?若只固守自己的腔调、风格与主流价值观,非理性地仇视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网络表达,那两者间的裂痕或许只会越来越明显。子女并非私产,教育子女也不是完全按自己意愿,帮他们铺就从幼儿园到社会的所有路程。在权利意识和网络精神日益勃发的当下,教育子女并非抚育成人这么简单了。这,从以“父母皆祸害”来争取话语权的方式就可看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