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王小鲁测算出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被统计遗漏的“隐性收入”高达9.26万亿元,其中5.4万亿元是“灰色收入”。国家统计局网站连发两篇署名文章,称上述统计存在偏颇,推算结果明显偏高。 (8月26日《广州日报》)
术业有专攻,国家统计局作为专业机构,在统计方法上技高一筹完全在情理之中。所以,统计局网站连续发的两篇文章最大的看点其实不在于他们质疑了什么,而是他们认可了什么。仔细阅读发现,统计局两篇文章比较认可的是“居民收入统计存在遗漏现象的观点”以及“估算我国居民实际收入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换种通俗的说法,统计局承认灰色收入的存在,也认可王小鲁报告的方向,问题只是调查方法和数据的准确性有待改进。
对比这两篇文章的质疑和认可,我们就看出了荒诞。统计局显然早就知道了“隐性收入”的存在,也似乎知道怎样才能得出比王小鲁测算的更为准确的数字,可是为什么一直没有做呢?结论只有一个,统计局最缺乏的不是统计方法,而是“有益探索”的动力。现在,尽管统计局指出了5.4万亿灰色收入被高估,但是某网站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网民还是认为“没有”被高估。由此可见,质疑别人的统计方法再有道理,都没有拿出一个更权威的数字来有说服力。
近年来,统计局的很多统计数据遭到质疑,而每次他们都会给出统计口径不同、统计方法有待改进等类似的理由。这一次质疑别人时,他们却显示了自己在统计方法上无比的内行。两厢对比,是否能说明点什么?对“隐性收入”的长期忽视,是否说明统计局存在 “选择性统计”的倾向?这种选择性统计、选择性出数据的做法才是一个统计机构最致命的缺陷。
统计局的文章赞扬王小鲁在获取基础数据和推算宏观数据方面值得参考和借鉴,其实王小鲁最值得称赞的地方不是这些处理具体数据的办法,而是尊重民众关切的责任感和尽可能地给出一个有一定说服力数据的科学精神。我们期待统计局“借鉴”这样的责任感和科学精神,尽快拿出一个权威版本的灰色收入数据,否则这个被“高估”的结果就很难得到纠正。我们更期待统计局在民众同样关切的住房空置率等问题上,也尽快拿出有说服力的数据,而不是有朝一日等别人的报告出来,再去质疑其准确性。
- 2010-08-27灰色收入背后的灰色社会
- 2010-08-27“灰色收入”无论高低都要从速切实治理
- 2010-08-26统计灰色收入与仇富无关
- 2010-08-26正视“灰色收入”问题
- 2010-07-20申博现金网:年灰色收入达5.4万亿
- 2010-03-08掐死“灰色收入”这个怪胎
- 2010-03-08激辩“规范灰色收入”的民主价值
|